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4—2025学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教研室)申报
发布者:科研平台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4-12-11 查看:169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关于做好2024—2025学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教研室)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根据《广州工商学院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广工商发〔2023〕140号),结合实际,现就2024-2025学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教研室)的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教研室属申报评审类质量工程项目。本学年立项数量及要求如下:
(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学年计划新立项建设60项左右,学校配套支持资金0.5万元/项,建设期为2年。按照项目性质分为研究性教改、实践性教改,并以实践性教改为主。研究性教改主要面向教学管理人员、质量监控人员,所研究问题应密切结合岗位,并具有一定宏观性、普遍性;实践性教改重点支持一线中青年教师,教改内容应主要围绕教学实践具体问题开展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和运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要聚焦学校教学改革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改革实践并注重培育教学成果。
结合本学年实际,优先支持以下选题范围:
1.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建设。围绕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整体规划,调研分析国家战略和广东省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与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现有学科专业的优势和不足,探索符合我校办学定位和目标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评价体系,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新兴专业培育,加强对传统学科的改造升级的有效路径。
2.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探索“数智+”专业改造升级的有效途径,聚焦数字赋能教育建设研究,深化数智赋能教学模式改革,加快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典型案例的开发建设,建立完善数字化教学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数智化人才培养机制。
3.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立足本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和实施研究,探索突出专业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科学设计学业评价标准和程序,统筹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一体化改革,争先打造“一院一品、一课一品”。
4.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研究。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结合专业特色优势,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实现思政教育途径多元化,形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5.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紧扣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如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进一步做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6.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侧重于改革和完善现有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综合性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专业实习、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改革研究等。
7.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推进专创融合。从顶层设计、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着手,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解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相融合。创新创业赛事实践机制研究。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赛事为依托,深化以赛促改、以赛促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本校创新创业赛事实践的管理体系。
8.各学院(部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二)课程教研室项目。本学年计划新立项17个左右(含虚拟教研室),学校配套支持资金1万元/项,建设期为2年。教研室负责人一般由教学名师或专业骨干教师担任,负责人近3年主持教学项目较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奉献精神,愿意全力投入教研室建设。教研室成员数量和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趋势好。教研室原则上依托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课程或已组建的课程组(群)建设,配有相对稳定的办公场所,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管理运行制度,负责人与各成员分工明确、合作高效,教研室内部开展常态化的教学专题研讨、交流、观摩、协作等活动,实施教学帮扶、青年教师导师制和集体备课制度,在青年教师培养及师资梯队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虚拟教研室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活力,厚植教师教学成长沃土。
二、申报要求
1.同一单位项目名称相近、内容相似的不应重复推荐,请各单位在推荐时先予以审核;所主持项目在2021年度—2023年度省、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验收中列为“不通过”“暂缓通过”或“延期”的,不得作为负责人申报项目。
2.主持省、校级同类项目尚未校内结题的教师,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
3.要注重项目的原创性、前瞻性和普遍性,以研究报告和论文等形式结题。
4.项目组成员参与项目不得多于2项。
三、申报名额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施限额申报,课程教研室项目申报不限额。具体见下表:
学院(部门)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限额 | 课程教研室项目申报限额 |
工学院 | 16 | 不限额 |
管理学院 | 9 | |
外语学院 | 11 | |
商学院 | 13 | |
会计学院 | 10 | |
美术学院 | 5 | |
音乐学院 | 4 | |
国际教育学院 | 2 | |
广州工商学院东北州立联合科技学院 | 2 | |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 | 2 | |
通识教育学院 | 3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 | |
体育部 | 2 | |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1 | |
职能部门 | 5 | |
总额 | 90 | 不限额 |
四、申报程序
(一)平台填报。项目负责人需将经过部门审核的项目申报书和申报佐证材料盖章pdf版本于2024年10月10日(周一)前上传到广州工商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质量工程网站(http://gzgs.kypt.chaoxing.com/)。项目网上填报步骤说明详见附件3,逾期不再受理。
(二)报送材料。请以部门为单位于10月10日(周一)前,将经过部门审核的各类项目汇总表、申报书及相关佐证材料纸质版(申报书一式2份,佐证材料和汇总表各一式1份,双面打印)交送教务处教研科,同时按照申报项目专项分类发送以上材料电子版(每个项目单独放入一个文件夹,同一专项统一放入一个文件夹)至教务处对应项目工作联系人电子邮箱。课程类项目要求提供教学视频(只需上传平台),请按照各类别项目具体要求提供。
纸质版申报书和佐证材料分开用普通A4纸打印装订,电子版申报材料大小不超过50M,佐证材料需附上封面目录(格式见附件)。报送的项目纸质版材料需与质量工程网站上传的项目电子材料内容格式一致。
五、工作联系人
教务处:林雪凤;联系电话:020-86929839;邮箱:1758038718@qq.com;地址:花都校区办公楼305室。
附件:1.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
1-1: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
1-2:佐证材料封面目录
1-3: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报汇总表
2. 校级课程教研室项目申报
2-1:课程教研室建设任务书
2-2:佐证材料封面目录
2-3:课程教研室立项申报汇总表
3.质量工程网上平台填报使用手册
教务处
2024年9月24日
材料提交时间:
2024-09-24至2024-11-20
此次申报参与的项目类型如下,点击进入在线申报: